杨春华 官方网站

http://yangchunhua.zxart.cn/

杨春华

杨春华

粉丝:405486

作品总数:10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杨春华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;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 。1981—1989年曾在江苏无锡书画院任高级画师兼任副院长。1989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。现为美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杨春华:画出女人的姿态

    杨春华喜欢画女人,并满怀爱意地表现女人。她常常以明快响亮的暖色调子,描绘花团锦簇之中女人的美好时光,以传统的水墨线条,含情脉脉地描摹女性柔润的肌肤,丰满的身躯,慵懒的心情,优雅的姿态。杨春华画女人,用色更大胆,技法更自由,感情更奔放,她笔下的女性,体态是健康的,姿态是活泼的,心态是雍容的,那是女人最为美好的瞬间。

    杨春华认为,女性的美,就美在姿态神态,“所以,我画女人,重在画神态,我喜欢画女人,是因为我觉得女人的态势太优美了。传统的侍女图,多是画女人的型,我则是画神态。男性画女人可能更注重性感,我觉得女人就像水一样,用水墨来表现女人如水的态势,非常有快感。”

    在杨春华的仕女图画面上,人物是主角,背景总有各种蓬勃的花卉,她认为,花如女人,女人如花,在花卉的映衬下,女人的姿态更为妖娆,也更加生机勃发。在各种花卉中,杨春华尤其喜欢牡丹,她的感觉里,唯有牡丹饱满的姿态,雍容的造型,才能充分表达东方女性的情感和仪态。

    注重女性的姿态,让杨春华画侍女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,她突破了对年龄、身份的限制,将笔墨着意在女性的姿态神态,即使是画观音也不例外。杨春华画的观音很人性化,很有美感,最初画观音,起因就是画美女,画侍女那种庄重的华丽的美感。“因为我喜欢那些闪亮的、富贵的东西,我喜欢在画面上增加这种元素,加得多了,就觉得这个富丽堂皇、美丽雍容的女子像观音了。观世音原本就是一个美女,在我的心里就是长袖飘飘衣带飘飘的造型,这些衣饰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。”杨春华有一枚闲章叫“觉悟有情人”,这枚章多是盖在观音的作品上,杨春华画观音要表现的就是一个“觉悟有情人”,每个人都能做菩萨,只要具有菩萨的心态。

    因为画美女,画美女精巧的配饰、优雅雍容的姿态、善良温婉的性情,而让杨春华的侍女逐渐演变成观音,而画了观音之后,杨春华更加关注女性内在端庄的气质,和衣饰的华丽细节。

    看杨春华的侍女图,不能忽略画中人物的服饰,现实中,杨春华就特别留意女性的装扮和衣饰,她会随手拍下那些吸引她目光的细节。“比如,我看到一个女子身上围着一条披肩,我会很留意,那些流动的线条非常好看。这种东西是闪亮的,女人身上就是要有一些闪亮的东西。我喜欢在我的画面上表达这些闪亮的东西。”所以,杨春华笔下的侍女,大多身着缤纷的衣裳,衣饰增加了女人的妩媚,让女人的身体更加柔和,充满了流动感。衣饰是彰显人物个性的细节,也令画面充满情趣。

    杨春华重视画女性的服饰,不仅把服饰当作人物的细节来刻画,也是当作一种文化来表现,更是作为一种时尚一种奢侈的观念来展示。杨春华认为,奢侈是经典,人要活得奢侈,奢侈是一种心态,跟拥有多少物质无关。时尚的诱人之处在于它的设计感,时尚能继续往前走就能变成经典,否则就是糟粕,就会被替代。时尚是一种活力,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尚,经典就是奢侈。 “如果我拿着的这个茶杯是古代某个我喜爱的画家用过的,我就奢侈了。我在大山深处,面对一片美景,我感觉到了愉悦,那也是奢侈。我画女人,就是要画出时尚,更要画出那种奢侈的心态。”

    作为中央美院版画专业的高材生,杨春华的专业是版画,由版画入国画,再写书法,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杨春华的体会是:“画画是放,而写字则是收。版画的语言是以刀代笔,刀就是笔,用刀来表达线,毛笔就是用笔锋来表达线,但都是表达性情。”性情豪爽的杨春华尤其擅写大字,写大楷,她感觉写大字特别豪爽。陈绶祥曾评价说:“写大字找杨春华,写小字找胡石。”

   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杨春华一直坚持写字,开始练字是从柳公权开始,练他的字形骨头,后来练颜体、宋体、仿宋,练宋徽宗的瘦金体,直到后来看到了经书,开始写经书之后,感觉自己变化很大。最近几年杨春华抄写了几十万字的经书,用小楷抄写经书,《金刚经》《心经》抄写了几百张。杨春华买了很多经书,最喜欢宋版经书,经文刻得极有味道,字体很好看。杨春华抄经书所关注的不是经书的内容,她关注的是字体,是抄经的状态,“我不在意自己写什么,我就是拿着笔写字,写到拿笔的手不抖。我是站着写小楷,我要求自己,笔始终是端正的。”这几年杨春华用大量的时间在家练字,越练越没火气,越写自己的心就越平静。这样的练习在杨春华就是参禅。“佛本就家常,禅是不留文字的。”这是杨春华对禅对佛的领悟。

    杨春华写字受益于版画,而国画则受益于书法。版画的线条,用刀尖锐,转折处却又柔软,行笔稚拙沉缓,镇定从容,又顺其自然,可谓大道无言。杨春华不断体悟版画用线和书法线条之间的奥秘,在不断地书写中寻找规律。同时,很自然的书法跟杨春华的绘画紧密联系起来。书法对于绘画的影响,让杨春华的画面线条飘逸、灵动、有韧劲,在画画的过程中,她体会到用长长的羊毫将线条提起来,把那种韧劲用在笔尖上,是非常过瘾的感觉,杨春华比喻说:“就像用红缨枪,能把茶杯挑起来,就像拉小提琴,拉到最高音而不颤动。这就是最过瘾的感觉。”同时,杨春华更把书法引入画面构图所需,长长的题款作为画面的补白、背景或构图的需要而存在。“我把《心经》写在画面上,你看到的可以是《心经》,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线条,或者就看作是一块灰色。”

    所以,看杨春华的作品,看到的是灵动跳跃的线条和缤纷响亮的色彩。(钱晓征)